團瑤海區委聚焦“三個三”,以規范和細化黨團隊銜接機制為改革定位,以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為目標,以引領廣大少年兒童奏好入隊、入團、入黨“人生三部曲”為方向,著力破除黨團隊銜接壁壘,有效構建青少年全周期的政治成長路徑。
“三個階段”,分層培育,搭建階梯成長橋梁。一是積分量化,分批入隊。堅持“全童入隊”組織發展原則,全面推行分批入隊,把握三個關鍵節點,隊前預備、隊中教育、離隊輸送階梯,全區39所學校落實分批入隊。區級制定分批入隊工作指導意見,每個學校結合實際制定分批入隊的實施細則,在政治啟蒙、價值觀塑造、組織儀式培養等方面設定共性指標,根據每個學校大隊年度少先隊工作重點,進行個性化指標設置,通過指標量化,積分透明,將分批入隊有效落實,2022年度共計發展少先隊員11553名。二是爭章推優,團隊銜接。為進一步打破“唯分數”、團前培養教育效果不佳的問題,明確“七年級強隊、八年級建團、九年級強團”的分層次培養目標。進一步探索將團員發展和優秀少先隊員評比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發起活力爭章行動,將8課時團前教育、20個小時志愿服務、青年大學習參學率等指標,作為初中少先隊員爭章依據。少先隊員通過參加主題教育、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等活動進行積分累加,獲得對應獎勵星章。獲得星章獎勵之后,確定為“優先發展團員對象”,2022年推優入團人數637名。三是規范程序,推優入黨。為進一步規范推優入黨程序,出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共青團推優入黨工作的方案》,在對象要求方面予以明確,特別是將推優入黨程序從6個環節進行細化,制定推優入黨登記表,做實推優入黨工作,為有效擴大推優入黨工作的覆蓋面,發起“紅苗筑根”行動,重點瞄準青年文明號、青年突擊隊、青少年社會組織中的優秀人才進行重點培育,大力推進薪火永相傳的青老師徒結對,從思想引領與職業指導方面給予全生命周期的引導,2022年度瑤海區推優入黨58人。
“三個陣地”,有效融合,激活黨團隊紅色基因。一是強化思想引領陣地建設。堅定不移地把政治引領和價值觀塑造擺在首要位置,針對少先隊員廣泛開展“紅領巾愛學習”,開發政治啟蒙、道德養成、綠色文明、文化傳承、勞動教育等系列課程體系,開展“與人生對話”“彩虹人生”“紅色故事尋訪”等活動。針對中學共青團員充分發揮中學團校作用,通過青年大學習、黨史學習、紅色實踐、志愿服務,培育鍛煉青少年的各方面能力。針對青年黨員,通過定期開展瑤海青年讀書會,通過線上打卡分享、線下圓桌共享的方式,42期9500人次參與量為書香瑤海的打造注入青春活力。同時,構建青年黨員+共青團員+少先隊員的理論宣講體系,有序開展“五進”宣講活動,創新開展以抖音直播的方式進行宣講。二是強化組織建設陣地建設。試點社區少工委,出臺《少先隊基層組織創新工作試點方案》,拓展區域化建隊,通過街道帶頭組建,社區全面組建,實現社區少工委全覆蓋,動員五老、法律顧問、網格員、青年志愿者、返家鄉大學生、學生家長等進入到校外少先隊的工作隊伍中,建立持證上崗機制,推動社區少工委高效運行。激發基層團組織活力,為街道、社區兩級選聘大學生兼職副書記82名,充實基層團組織力量,提升大學生的家鄉認同感,同時制定《兼職副書記考核細則》、印發工作手冊,將分崗分類考核約束機制進行全面運用。三是強化社會實踐陣地建設。打造少先隊員社會實踐“十分鐘”地圖圈,充分整合轄區資源,推進青年之家、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等基地共建共享,積極打造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通過陣地的拓展,利用節假日,少先隊員深入到基層少工委中,成為小小志愿者,通過“紅領巾”樓道長項目的帶動,為基層治理探索更大的可能性。建設大學生團員社會實踐一對一結對工程,與合肥工業大學簽訂第二課堂實踐示范基地合作協議,聘任首批大學生市民園長,實現班級與社區覆蓋式結對,同時指導勝利路街道與安徽職業技術學院計信學院簽訂青春志愿小區合作協議,廣泛推進。制定青年黨員志愿服務領頭人培養計劃,在推進志愿服務小區全覆蓋的過程中,重點培育青年黨員為項目領頭人,同時發動小區志愿者、大學生志愿者與物業志愿者作為項目成員,實現項目運營的常態化。
三個“堅持”,多重保障,推進建立長效機制。一是堅持黨的領導。建立青年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區委副書記擔任區少工委名譽主任,區政府聯系共青團工作的副區長同時聯系少工委工作,團區委書記及區教體局負責人擔任區少工委“雙主任”,各基層黨組織書記兼任同級少工委主任,構建緊密的齊抓共管的工作體系,區委常委會每年至少聽取1次共青團(少先隊)工作情況,充分加強黨建帶團建、隊建機制。二是堅持團教協作。在全區個中小學成立黨團隊一體化育人工作指導組,秉持紅燭教育理念,以“11310教育發展體系”為抓手,分層分類建立黨團隊銜接人才“儲備庫”完善“總指導員、校級指導員、班級指導員、校外指導員”四級聯動的指導員隊伍,同時定期在教體系統遴選工作優秀的教師到團區委掛職擔任副書記及跟班學習,建立良好的溝通協調機制,確保黨團隊銜接工作扎實推進。三是堅持量化考核。推動將黨建帶團建、隊建納入黨建工作部署和年度考核,納入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納入區委巡察監督,納入教育評價和教育督導。定期組織基層團組織述職評議,并建立通報反饋機制,將述職評議結果有效運用到年度考核中,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制定團建、隊建巡查工作要點手冊,與區委巡查辦建立定期反饋機制,團區委根據安排有側重的參與到年度考核靠后的團組織巡察中。